海歸,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他們褒貶不一,來自五湖四海,但都是凡人。細分的話,至少有3個屬性。一是年齡,二是行業(yè),三是潛力。
歸國后,同樣面對就業(yè)的難題。生存,沒辦法,只能就業(yè)。
近日,領英發(fā)布2018《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報告》。其中,從這3個屬性可以分析出海歸的特點。
海歸的年齡屬性
回國潮,如今勢頭非常迅猛。我們來看張圖:
這張圖,有兩個信息。一是海歸人數(shù)(右),二是海歸來源(左)。
從右圖可以看出,從2011到2017,海歸人數(shù)逐年遞增。從最初的2.9萬,到現(xiàn)在的5.3萬,幾乎翻了一倍。
這是個龐大的群體。當中,他們的年齡層次是這樣的:
如圖所見,海歸的年齡跨度是20歲-40歲。盡管20-29歲的年輕人,依舊是海歸人才的主力軍,但所占比重從79.7%下降到52.2%。
但同時,30-40歲海歸的占比從16.5%激增至30.6%。
低齡留學,大齡回國,或許這是兩股浪潮。此起彼伏,此消彼長。
海歸的行業(yè)屬性
這個屬性,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所從事的行業(yè),一個是所學的專業(yè)。專業(yè)與行業(yè),比對著看,更能看出海歸的特點。
這張圖,也有兩個信息點。左邊,是海外華裔從事行業(yè)TOP10;右邊,2017海歸從事行業(yè)TOP10.
左邊,是沒有回來的學子;右邊,是選擇回家的海歸。他們的選擇,沒有太大的不同。
1、金融、高科領域持續(xù)火熱,處在目標行業(yè)最頂端。
2、行業(yè),大多是多金行業(yè)。不多金,也足夠熱門和前沿。
這張圖,反映的是,2011-2017年海歸去向行業(yè)的變化。其中,金融、高科、制造,三個行業(yè)最熱。
但是,變化卻不盡相同。金融、高科,吸引力還是劇增,而制造行業(yè)的吸引力有所下滑。
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高科技領域,對人才需求量有增無減,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是有增無減。
我們,來看海歸所學的專業(yè)。
如圖,TOP10專業(yè),很熟悉。工商管理,高居第一;語言文學,第二;計算機科學,第三。
但值得注意的是,擁有工商管理專業(yè)學歷的海歸數(shù)量幾乎沒有變化,而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海歸數(shù)量則增長了兩倍多!
也就說,當今最熱的專業(yè),非計算機科學莫屬
海歸的潛力屬性
這個屬性,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薪酬,二是職場環(huán)境。
這張圖,很好的說明了薪酬和職級的情況。左邊,是職級;右邊,是薪酬。
明顯可以看到,初級人員中,海歸所占的比例低于平均值的,而做到經理或總監(jiān)的比例超過4成。
也就是說,海歸在職場的競爭力還是很大的。在BOSS眼中,他們的優(yōu)勢很大。
再看薪酬,接近80%海歸回國后薪酬都增加了。而且,其中漲幅在20%以上的人數(shù)占比超過了一半。
至少從薪酬來看,回國確實是一件很值的事情。
但是回國也有“劣勢”。對于很多海歸來說,國內的職場環(huán)境并不能完全適應。
這張圖,反映的是,國內職場環(huán)境不好的方面。辦公室政治復雜,高居第一。勾心斗角,確實可怕。
潛力能不能激發(fā)出來,是需要條件的。至少不同的職場環(huán)境,會給你帶來很多挑戰(zhàn)。
如圖,缺少人脈,找不到合適的職位,會讓海歸的潛力價值大打折扣。回國是熱潮,能讓你賺更多的錢,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海歸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透過這3個屬性,你應該明白——其實,他們并不容易。
有任何不清楚的,添加“51offer留學小助手”(搜索微信號:offer2963),你想知道的留學問題,這里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