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要美國留學且沒有任何申請經驗的同學,在申請過程中可能會犯很多低級的錯誤,下面為大家介紹下美國大學招生官在招生過程中經常遇見的問題,希望對想要申請留學美國的學生有所幫助。
1.亞利桑那大學招生辦主任
沒有交個人陳述:盡管我們沒有特別聲明要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但學生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你選擇不交個人陳述,我們就得不到你補充的重要信息。所以如果遇到這種可選擇交或者不交的,是一定要選擇交的!
像我們收到的申請中,成績不太有競爭力的一般會在個人陳述中解釋原因。不過我們對有些學生也會適當放松要求,這類學生可能要每個星期要工作30個小時來補貼家用,或者家里遭遇了重創(chuàng),因此成績受到影響。這類學生即使沒有交個人陳述,我們也不會要求其他證明輔助材料。
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學校不要求補充材料,那就別交,免得畫蛇添足,過猶不及。有的申請者交來一大摞與申請不相關的材料,不但對申請談不上有多少幫助,還徒增招生人員的工作量。
2.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招生主任
申請A大學,夸B大學好:有個申請我們大學的學生,講述他多喜歡我們學校的精神、我們學校的學術,我們學校的足球,提到安娜堡是個多好的城市。這當然是不好的,因為我們學校是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嘛!這是一個經典的錯誤。許多申請者向幾所相似的大學遞交同一篇文書,只是改改名稱。我的建議是多花些時間,好好研究申請的每一所大學的特質,在文書中展現(xiàn)出來,就不至于出現(xiàn)上面的錯誤了。
3.索思摩學院?招生主任
問一些讓我們無語的問題:當學生打電話或者發(fā)郵件詢問我申請截止日期、大學有沒有開設某專業(yè)、申請材料需要哪些時,我就忍不住擔憂,這些信息在大學官網(wǎng)和印刷材料上都清清楚楚地寫著。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要打電話,他們將如何駕馭復雜的大學生活呢?也許有的學生是想通過打電話或發(fā)郵件顯示自己對大學的"興趣",但正如奧普拉所說,我不希望郵箱里堆滿了"只想打個招呼"或"佯作感興趣"的郵件。
我們希望看到的,其實是你在申請中展現(xiàn)你對我們學校的了解,以及你為何認為自己和我們學校很匹配。這種真正的、經過深思熟慮的交流才是所有大學招生官都看重的。
4.伊麗莎白城學院注冊副主任
推薦信內容含糊:最好的推薦信應該找誰寫? 如果你輕而易舉就是班里(科目)的佼佼者,不要找你的(科目)老師寫。相反,你在班里(科目)很努力很用功才取得了好成績,這個班里(科目)的老師你才可以找。下面的推薦信是個反例,沒有告訴我們任何關于Robert我們不知道的信息,對他也自然沒有起到推薦作用(不是真名):"Robert is an outstanding student in my class. He keeps a good notebook and is always well prepared."
下面這一封推薦信則清晰地給出了內容,讓我們相信Mary有能力角逐我們大學的錄取名額:"Mary is a strong student at XXX High School. Midway through a difficult first quarter, Mary sought extra help in my optional study sessions. As a result of that extra help and concerted efforts on her part, Mary's grades improved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roughout the year."
5.賓夕法尼亞大學招生辦主任
不依照指示:每當我建議學生,讓他們注意招生委員會希望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因此逐漸了解他們,不過招生官的時間是有限的--可能每位申請者有15分鐘。從通用申請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附錄中,我們知道從哪可得到某一信息。當招生官需要得到這些信息時,看到申請中的"簡歷見附件"意味著我們要花時間來搜索"附件"信息而不是直接獲得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