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要在本科出國的學生和家長,經(jīng)常會面臨一個選擇:究竟是國內大學好還是國外大學好?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成績不錯的同學,在國內可能也能拿到前十名院校的錄取通知書,然而到了美國也只能進前30。面對排名上的差距,家長們都是怎么想的?國外大學到底哪些地方比國內大學做得好?來看看這篇最理性的分析。
首先聲明,我對北大等國內的大學并無偏見,只是對孩子的選校有些看法。2月29日,中國百強大學出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奪得前三魁,朋友圈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我的母校榜上有名”這樣刷屏式的慶祝。其中有很多我女兒同學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孩子自豪驕傲。
看到這些我心頭一動,想到1多年以前如果我和他們一樣也把孩子留在國內上大學,我現(xiàn)在應該也是曬排行的一員了,這其實確實是我們當初糾結要不要把孩子送出國的一個很大原因:孩子留在國內就能去那個排名前10的學校讀書,但是拿到Offer的美國大學排名只在30左右。
單從中國和美國各自的國內排名來說,這的確相差甚遠,我們很擔心以后和朋友同事交流起來面子上掛不住。再者,如果選擇留在國內讀書,上進的女兒畢業(yè)于排名前10的學?;疽部梢员WC找份不錯的工作了。
但是,美國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開放的教育環(huán)境、自由的學術氛圍等等都是一直吸引我們的。沒想到相比我們的糾結,女兒倒是堅定無比:一定要去美國讀大學?,F(xiàn)在,看著女兒在這一年多內的成長,我們無比慶幸當初的選擇。
有一個一直在討論的問題:在世界上各種排名報告里,為什么中國的頂尖大學沒有外國的大學排名高。而這個問題的結論往往是各路人馬各抒己見然后達成一致: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問題。然后在國家建設“一流大學”方案指導下,學校照常授課,學生照常上課,各種吐槽依舊持續(xù)。然后呢?問題解決了嗎?我本人對這些大學并無偏見,只是有些我的看法。北大很好,但我想的是它為什我在這里不想吐槽什么,只想和大家談談女兒在美國的真實學習生活。
美國老師的科研水平不一定比國內好,但是教學態(tài)度甩國內100條街
美國教授會在課上努力讓你懂。有比較負責的老師,得不到反饋就很著急,拼命跟你約時間去office hour,生怕你不去。答疑的時候一點一點講,一遍一遍講。女兒學東西很慢熱,有時候都覺得老師有點啰嗦了。
還有一個UCLA畢業(yè)的華人老師,英語不太好所以講課差一些,那門課也號稱該系最難,他怕學生投訴他,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聽懂。比如講義做的超級棒超級詳細,除了普通的office hour之外也天天待在辦公室里答疑。
老師這么緊張是因為教學評估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如果最后評分過低,接下來又沒有什么顯著進步,那對于評選終身職稱或者次年續(xù)任就大大不利了。萬一再加上學生投訴,那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了。而且老師的風評也是對外公開的,學生選課前都會參考老師的各項分數(shù)加以選擇。
國內的老師相比起來簡直太輕松了。上課的時候永遠都是對著課件嘩啦啦一通講,也不管你能不能聽懂。特別是有些很牛的教授,有些講課就和講天書一樣,早點把課件講完早點結束;還有些就和小孩子一樣,我就是照著我的節(jié)奏來呀,我能講多少就講多少。最后的教學評估基本就是廢紙一張。學校指著這些老師做科研,學生能學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天分了。
國外大學的教育資源以服務師生為主,中國的教育資源以展示為主
女兒的專業(yè)是工程,所以需要用到很多專業(yè)性的軟件。在她的學校,圖書館跟網(wǎng)吧一樣滿滿都是電腦,餐廳、走廊也到處都是電腦,全部裝有常用軟件和MATLAB,Eclipse之類的。另有高端的機房軟件幾乎無所不有,很多設施24小時開放,更不用提冬暖夏涼的空調了。收費軟件一般都提供教育版免費安裝,不花錢還可以拒絕盜版。
其實除了設施的豪華,更值得嘉獎的是設施的人性化,比如電子機房的旁邊有個書架,擺的是各種軟件和程序語言的參考書,在機房學習時這些書幫助巨大。女兒說這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真正操作起來才知道這樣的設計有多貼心,不行學習都找不到借口。
國內大學呢?別說餐廳、走廊了,就連圖書館里也沒有多少電腦,學生更是很少會去用。為什么呢?學生一到下課時間圖書館也閉館了,再好的資源也用不到。還有圖書館的專業(yè)書籍,很多情況下每種書只有幾本,想看的話還有排隊,萬一碰上不靠譜的同學,這個學期過完了才想起來還。
很多學校的條件也比較差,特別對于很多南方的院校,教室沒有空調,夏天悶熱冬天陰冷。尤其是在考試周,為了搶到有空調的自習教室還要起大早等著開門。
國外學校給學生自己發(fā)展空間,國內學校把學生控制在某個空間之內
美國的大學是沒有班這個概念的。就連一個固定的、形式上的行政班都沒有,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課表,很據(jù)自己的要求選課,選自己可以承受的學分和學業(yè)壓力。在美國,快的話你可以兩年半畢業(yè),慢的話可以五年,這都是非常靈活的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還可以drop,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如果覺得問題太大可以drop掉,把課程時刻保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圍內。而且,寒暑假都可以上課,這是為了給勤奮的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女兒就打算在這個暑假上課,我們也非常支持。
反觀國內大學,基礎課程全部是安排好了的,專業(yè)課程可以自由選擇。所以很多學生就算是有能力早日完成學業(yè)也只能跟著所有人一起4年拿到畢業(yè)證。還有很多學生選擇翹課去實習去打工,只要和任課老師搞好關系,回來參加考試,照樣能畢業(yè),但是這些人又能真正學到什么呢?
大道理我不想多講,也講不出來,我只是希望通過女兒在美國學習的真實案例來告訴大家:我為什么送孩子去美國排名30左右的學校讀書也不愿孩子在中國排名前10的學校讀書。其實很簡單:大環(huán)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當我有能力選擇一種更好的方式讓我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時候,我就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