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每一次推出大學排名,幾乎都會在中國引起一番熱議。此次《華盛頓月刊》推出的一年一度的“另類”大學排名繼續(xù)秉持了它以往特立獨行的風格,而今年幾乎是有一種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World Report)榜單對著干的意思了。雖然了解美國人對大學排名的看法,的確能幫助我們拓展視野,知己知彼,但是畢竟那些所謂權威榜單中的頂級名校并非多數人現實的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做出最慎重的決定始終是擇校的黃金定律。
近期,美國著名雜志《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Monthly)公布了最新的美國大學排名。與我們所熟知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World Report)的排名不同,很多原本排名較后的大學在這份榜單里面都名列前茅,那么,到底這與眾不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自2005年以來,《華盛頓月刊》每年公布一次全美大學排名。與傳統U.S.News按照學校的名氣以及錄取難度排名的方法不同,《華盛頓月刊》的排名是基于其獨特的理念——學校應該成為社會運轉的引擎;應該成為學術和科研的先鋒;應該成為服務社會的楷模?;谶@一理念,《華盛頓月刊》設立了三個具體的排名標準,即它所認為的三種公益:
致力于研究(research)
致力于服務(service)
促進社會流動性(socialmobility)
研究(Research)
大學能否培養(yǎng)出有能力獲得PhD學位,能夠創(chuàng)造新技術以及推動經濟發(fā)展和人類知識進步的人才?這一項主要考察的是一個學校的科研能力,即理論研究能力,主要是從一個機構的研究經費總額,學位授予數量以及本科生所獲得博士學位數量等5個方面進行評價。
服務(Service)
大學有沒有鼓勵他們的學生通過參軍或加入美國和平部隊的方式來回報社會,或者至少讓他們在學習之余打工所賺的錢來支持社會服務,而不是在大學里存在著的行尸走肉?顧名思義,這一項考察的是在校學生的社會活動參與度,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參與社會服務的學生人數,時間,參與的活動數量以及學校頒發(fā)有關于社區(qū)服務獎學金的情況。
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
大學有沒有制定合理的錄取和畢業(yè)的標準,并且收費合理?這一項主要指的是學生階層的變動,通俗點來說,就是大學生通過大學四年的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獲取報酬提升自身的社會階層,結果主要是通過畢業(yè)生畢業(yè)后的薪酬水平和社會地位來進行評價,可以說,這是大學生自身回報率的最佳體現。
毫無疑問的是,錄取低收入家庭學生,幫助他們按時完成學業(yè),維持較低的學費水平,并使他們畢業(yè)獲得較好的工作,實現自身的價值,這些方面可以讓某些高校在這份榜單里得到額外的加分。也正因如此,這種“另類”的評價標準也使得這份榜單相比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更具有實用性——以更低的成本來獲取更高的收益,有著較高的收益率和回報率。
正如新美國基金會教育政策項目負責人、《華盛頓月刊》全美大學排名特邀編委凱文·凱里所說,像《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這樣的全美大學排名的問題在于,它們有些含糊不清、具有自我強化的性質——“誰都知道那是一所好學校,因為聰明人都去那里,而也是因為聰明人都去那里,所以那是一所好學校”,并且對那些不準備進精英大學的學生而言,這與他們得到的回報并無關系。
從2012年開始,《華盛頓月刊》的榜單還增設了“最佳回報”大學。這樣一來,對與那些并不是來自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來說,這份榜單也顯得似乎沒那么高不可攀。
畢竟傾向于選擇富裕的精英家庭孩子,尤其是那些身負巨額捐款的孩子的所謂的精英大學,一直是美國高等教育中受人詬病的短板。
就連美國總理奧巴馬對于《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榜單也曾公開表示:“我們想做的是根據哪所大學能帶來最大價值來排名,這樣學生和納稅人就能得到更多回報。”這無疑是給《華盛頓月刊》的“另類”以更多的鼓勵。
當然,對于美國大學擇校這件事,每個孩子和家長的口味可以說是眾口難調。針對這種情況,網上也出現了個性化定制高校排名的網站,該網站利用算法,基于眾多美國大學排名系統的不同側重點,根據名氣、國際影響力、增值空間、社會影響力、回報率等等做出專屬于個人的排名。
也許之所以會有那么多不同的美國大學排名,也是因為大家都想對大學的教育“價值”這個問題有一個終極答案,但事實上即使是再權威的排名也終究只是為大學的價值增加更多的內容和層次,對于學生來說,要做出這個人生最昂貴、最具有前景也是最有價值的決定,還是要看自己最終的需求和能力。
《華盛頓月刊》榜單中排名前三十的大學
1、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2、加州大學河濱分校
3、德州農工大學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斯坦福大學
6、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7、華盛頓大學(西雅圖)
8、哈佛大學
9、喬治亞理工學院
11、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12、凱斯西儲大學
13、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14、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
15、麻省理工學院
16、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17、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18、俄亥俄州立大學
19、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20、印第安納州立大學
21、楊百翰大學
22、佛羅里達大學
23、圣母大學
24、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25、范德堡大學
26、普林斯頓大學
27、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28、弗吉尼亞州立理工學院
29、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
30、萊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