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去了日本一定要試一試每個車站的“駅弁”,“駅弁”的美味全國聞名,而且每一站都會有當地特色,日本吃貨也經常為了吃“駅弁”而特地坐車去某個車站。
日語中的“駅弁”,我們也稱它“便當”,就是指盒飯。而“駅弁”則是指車站或列車上賣的盒飯。日本列車盒飯發(fā)展至今大約已有百年歷史。
過去與我們一樣,也是在列車停車時,小商販們沿車窗叫賣一些飯團等簡易食品供旅客買用,這應是日本“駅弁”的雛形,后來因受現代車輛不能輕易開關車窗以及列車高速化帶來的停車時間短縮等影響,隔著車窗的叫賣形式漸漸消失,轉而由站臺或列車上的便當銷售所取代。而正式的“駅弁”發(fā)賣日及車站名雖然有大阪站、上野站和神戶站等諸說存在,但一般以受日本鐵道委托,宇都宮白木屋旅館于1885年7月16日在宇都宮站開通日銷售的用竹皮包著的“兩個飯團加上蘿卜咸菜”的簡易盒飯為日本列車盒飯的首賣日及地點,這一天也被日本人定為“站弁紀念日”。
雖然日本“駅弁”歷史僅有百余年,但“駅弁”發(fā)展可謂迅猛,雖然初期只是簡單的飯團咸菜,但到了明治中后期,隨著庶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駅弁”已得到了大力發(fā)展,在追求方便的同時也逐漸開始重視為旅客提供色香味俱全的盒飯。這一時期,受日本普通盒飯諸如旅游便當、戲劇便當、會議便當等影響,車站盒飯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二戰(zhàn)時,這方面資料較少,難以判定盒飯的發(fā)展狀況,不過,戰(zhàn)后,日本進入強勁的快速發(fā)展期后,盒飯發(fā)展也隨之進入了快車道,琳瑯滿目的各種魚、肉、蔬菜等車站盒飯充斥在站前便利店和站臺上以及列車內。
到了今天,像東京站的極附盒飯,還有下關站的河豚盒飯,橫浜站的燒賣盒飯、鹿兒島的豬排盒飯、熊本站的殿樣盒飯以及各種壽司盒飯、烤牛舌盒飯、牛肉蓋澆盒飯等等各種美味盒飯,都已成為了鐵道旅行者們出發(fā)前甚至制定旅行計劃時就已經考慮進去的內容之一。尤其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隨時都能吃到熱氣騰騰而又美味的盒飯已經成為現實,“駅弁”真正成為了人們出門在外的一種味覺享受。
受此影響,日本“駅弁”食品事業(yè)也得到了大力發(fā)展,至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食品產業(yè)鏈。而像千葉站的萬葉軒,橫浜站的崎陽軒等“駅弁”專門制造食品廠,都早已成為了地域的中堅企業(yè),影響著地方的經濟發(fā)展。不僅如此,由于“駅弁”的美味以及地方特色,“駅弁”也早已走出車站而在大的百貨公司、超市等擁有了一席之地,使得人們不用乘車也能品嘗到特色的“駅弁”。
基于“駅弁”的發(fā)展,這種融入四季食材、追求營養(yǎng)以及藝術性的“駅弁”,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不僅日本人愛之,即使是旅日外國人也同樣愛之。記得在哪本介紹日本食物的書中曾看到過,一個老美說起自己學會使用筷子的經過,居然是因為在列車上面對那么美好的“駅弁”,覺得如果用刀叉手抓食用,簡直就是暴殮天物,是必須要用筷子像模像樣地認真品嘗之食品,所以才下決心學會了使用筷子。
說到介紹食品的書,在日本的大大小小書店,只要你駐足一下,就會發(fā)現有不下數十種關于“便當”的書籍闖入你的眼中。模模糊糊記得曾有一本書介紹說,在日本某地建有弁當資料館,里面收集有全國各地2200多個車站的盒飯資料。看來,“駅弁”文化已經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來,來日本深度游的國人不斷增多,真的建議每到一地,一定品嘗一下當地的“駅弁”,不僅美味,還可以了解日本各地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