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爾士大學怎么樣呢?在新南威爾士大學一年半的時間里,我親身感受到這里與中國大學的幾點不同。
1、選課自由。
例如我學會計需要學八門課,這八門需要在幾個學期完成,每學期想學哪幾門課,都由我說了算。(當然,有些課學校有規(guī)定,必須哪一課在前哪一課在后。)我和媛媛雯雯準備在一年半(三學期)完成,于是我倆就把課程分成了三、三、二,前兩個學期學三門,最后一個學期學兩門。雯雯考慮到“大師哥”的緣故,把課程分成了三、四、一。
不僅這樣,每周什么時間上課,也由自己決定。一堂課有上午9點至12點的,有下午2點到5點的,也有晚上6點到9點的,我們在電腦里知道學校的課程按排后,自己決定上哪一課。例如,澳洲當?shù)厝藢W這門課,白天需要上班,他們就選晚上6點到9點上課。
2、這里的書十分貴,在中國沒有體會到“洛陽紙貴”,到了悉尼才知道“悉尼紙貴”,通常一本書要80澳幣,折合成人民幣是480多元。
一學期學三門課,至少需要買三本以上的書。為了省錢,我們有時也買二手書,通常需要70澳幣,但最省錢的是復印,在中國城最便宜的復印是4分錢一張,使一本書變成很厚的復印件,盡管不好看,但是便宜了許多,通常50澳幣就夠了。在這里上學,我們常和熟人借書學習。像我的《稅法》書,就沒有花錢買,借“黃河”的。因為我們在同一學期選的課不一樣,他比我早一學期學了《稅法》。他學完后了,就把書借給了我。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專業(yè),很少有同樣的課程。即便是同一專業(yè)的同學,選修課也可能岔開,這樣就可以一書多用。我認識的好幾個同學,很有經(jīng)商頭腦,為了下一學期的書好賣,小心翼翼地不再書上畫筆記和折頁。這樣,用過的書就像新書一樣,既沒有畫痕又沒有折頁,賣出的價錢自然也高些。
3、充分鼓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有發(fā)揮自己潛質(zhì)的空間。
例如,澳洲學校是50分及格,有些科目作業(yè)的比率占的很多。例如,《高級會計》2個作業(yè)各占 30%,就是說,期末考試占 40%,只要你把 2個作業(yè)作好,就可以及格了。這和中國的一卷定乾坤有所不同。在中國的學生是以背題為主,要想考高分,你本事就是背的越多越好,考試之后,忘了個干干凈凈也沒事。在悉尼,老師主要看你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要做好作業(yè),背是一點用也沒有的,一定要翻查很多很多資料,仔細分析,研究和討論才可以。小組作業(yè)就更要發(fā)揮團隊的精神,運用木桶原理,以最短的那個木板決定桶里能裝有多少水。要想拿高分,就要齊心協(xié)力,消除最弱環(huán)節(jié)。
4、不允許學生坐在地上聽課。
這是我經(jīng)歷了一堂課以后才知道的。
一次上大課,學生爆滿,而且人滿為患,本應分成兩次上課的學生,不約而同地集中在一個課堂。階梯教室里,座位上坐滿了學生,連過道上也坐了二十多位學生。老師進來后,雙眉一蹙,說:“按照澳洲的法律規(guī)定(這句話是我們來澳后常聽到的一句話,無論哪個人說這句‘按照澳洲的法律規(guī)定’都相當于中國人說‘圣旨到’),學生是不允許坐在地上上課的。請坐在地上的同學下次來上課。”而坐在地上的同學大部分是澳洲當?shù)氐膶W生,他們都是下午5點下班后,急匆匆趕來上課的。他們的理由是,“我們是嚴格按學校安排的課程趕來上課的。”顯然,這個理由是最站得住腳的。這樣,老師希望不是安排在這堂的學生退出。既來之,則安之,好不容易先占好座位的學生當然也不愿走。為有個好座位,就得提前半個多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就來教室干等,課堂里出現(xiàn)了尷尬的局面,老師只好說:“安排這堂課上課的同學留下,請其他同學下次來聽課。”這樣,原來坐在地上的同學都有了座位,老師才開始講課。
不允許學生坐在地上聽課,這是澳洲所有學校遵循的教學規(guī)律,而且是用法律來強行規(guī)定的。這是我們到澳洲后才增長的一個見識。